盐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介,盐源,因盐得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已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以“盐铁之利”而繁荣,占“南丝绸之路”而兴盛,是一座“千年润盐古都”。盐源幅员面积8412平方公里,其中盆地面积1049平方公里,县域内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文化深厚、民风淳朴。盐源,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地方,是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这里有幽静神秘的泸沽湖,蜿蜒逶迤的卧罗河,伟岸雄奇的柏灵山……勤劳淳朴的盐源人,依托大自然的恩典,孕育出品种繁多、独具特色的富民农业产业。 近年来,盐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龙头牵引、基地示范、科技支撑、品牌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实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坝区以苹果、烤烟为主,雅砻江河谷地区和二半山区以核桃、青花椒为主,高寒山区以红花椒和畜牧业为主的“垂直农业”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2020年荣获全省绿色植保示范县、全省川烟培育成效突出县等荣誉称号。 盐源苹果是人民群众的“致富果”,盐源县是国家级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四川省三星级苹果现代农业园区。盐源苹果基地内海拔2300-2700米,为高山环抱的断陷盆地,果园灌溉水主要来自雨水和高山溪水。全县年降雨、年均温、一月均温、年极端最低温、夏季均温、>35℃天数、夏季平均最低温等7个苹果生态指标完全符合优质苹果生产要求。所产的苹果具有果大形正、色泽厚重,芳香浓郁、皮薄汁多,酸甜爽口、硬度适中,生长自然、成熟期早等特质。“盐源苹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等殊荣30余项。2021年,全县苹果总面积为42万亩,产量59万吨、产值30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四川省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65%和75%,是全国高原地区苹果第一县。苹果种植带动19900户农户户均增收114000元,22个贫困村苹果种植面积17860亩,带动148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3000元。苹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带动全县苹果主产区周边和移民村贫困人口增加劳务收入5.5亿元以上。 盐源核桃树是人民群众的“摇钱树”,2016年以来,全县按照“整体规划、成片打造、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方式,把培育发展核桃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将精准脱贫攻坚与实施“产业盐源”“乡村振兴”战略和“1+X”生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相继出台《盐源县“1+X”生态产业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统筹各方力量、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新建或改良核桃基地及核桃初精深加工车间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挂果面积50余万亩,核桃鲜坚果年产量8830万斤,产值6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目前全县有92个核桃专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364个核桃种植大户,树河镇5000亩核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并已成功打造省级核桃现代化培育园区。“盐源早”核桃成为全州第一列通过省级审定的核桃(林木)良种,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乡土品种“泸沽湖小圆核桃”和引进品种“迎宾核桃”获大凉山核桃金奖。 盐源花椒是人民群众的“增收椒”,盐源县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花椒产业的最优区域,是四川省最大的红花椒生产基地。盐源花椒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麻味十足,是川菜、火锅、烧烤等饮食必备的上等调味品。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充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发展花椒产业,沟边、地边、堰边能种尽种、应种尽种。截止2020年底,全县花椒总面积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6万亩,产量8796万斤,产值8亿元,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盐源花椒产业不仅绿了荒山,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还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优质农业转变,盐源县花椒产业已经成为盐源人民增收致富奔康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目前共有84个花椒专业合作社、11个家庭农场、300个花椒种植大户。盐源县树上鲜食品有限公司选送的“近阳香”花椒油在中国四川第三届森林康养(冬季)年会的凉山州第二届森林食品评先评奖活动中获得花椒类金奖。 盐源烟叶是人民群众的“黄金叶”,盐源县土壤土质、降雨、光热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烟叶生产,被确定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守红线、稳规模、夯基础、严规范、提质量、促增收”目标,牢牢把握“坚持烟叶生产基础地位不动摇、稳定烟叶规模收购红线不动摇、引导烟农增收工作举措不动摇、稳定烟叶政策基本导向不动摇”主线,紧扣“优质、特色、生态、安全、高效”要求,着力打造优质山地烟叶品牌,做强做精现代烟草农业。2021年,全县种植烟叶6.15万亩,涉及13个乡(镇)、67个村、273个社、1802户烟农,户均面积34.13亩;收购烟叶18.78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62.64%、中部烟比例达到63.29%,实现烟农售烟收入2.68亿元,被评为全省川烟培育成效突出县。 盐源粮食是人民群众的“米袋子”,盐源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荞麦等,近年来,全县上下牢记习总书记“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嘱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狠抓粮食生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3万吨,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产粮大县。 盐源畜牧是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畜牧业是盐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二半山区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关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居民的“菜篮子”,也关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我县按照“生产过程标准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畜禽品种优良化、防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建设养殖园区,发展养殖大户,走出了一条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2021年,全县出栏生猪45.24万头、羊47.8万只、牛3.5万头、禽345.1万羽,肉蛋奶产量8.5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38亿元,农牧民通过畜禽养殖人均纯收入增加4966元。2022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在确保完成州上下达35万头出栏任务的基础上,力促新希望六和6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六月底竣工并正式投产,推动正邦集团20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首期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力争2022年全县生猪出栏达55万头,同时推进牛羊等小家畜禽的健康养殖,确保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dashang$